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的理論,最早是在1975年由賓州大學心理系的教授馬汀‧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所完成的。
他使用了三隻狗與鞍具行為來做為習得無助感的試驗。第一隻狗簡單的被加上鞍具,隨後被解下。第二隻狗被加上鞍具之後,接受短暫但有痛感的電擊,狗可以經由碰觸槓桿來停止電擊。第三隻狗與第二隻狗並排,並也接受同樣的電擊測試,牠前面也有槓桿,唯一不同的是槓桿沒有停止電擊的作用。
在實驗結束後,第一隻與第二隻狗都迅速的恢復原先的狀態,但第三隻狗則被診斷出有臨床慢性消沉症狀,也就是俗稱的憂鬱症。
(共軛實驗)另外一個較小規模的試驗是二隻狗分別關入兩個底盤通了電流的籠子中。當燈光出現時,地板就通電,狗會被電擊。一開始時,兩隻狗都一樣驚慌,在籠子中亂轉,想要逃脫,但是很快地,一隻狗發現牠可以用鼻子去撞牆板,壓觸後面的開關把電停掉,另一隻狗卻是無論怎麼做都無法關掉電源,最後牠就放棄了嘗試,趴在地上認命哀鳴。
(穿梭箱)這個實驗的重點在實驗者把這兩隻狗移到新的環境、新的籠子,在這新籠子中,用鼻子推牆板不再停掉電源,但是只要跳過中間的閘欄,另一端是無電的、安全的。前面那隻過去可以自己關掉電源,有主控權的狗,在一開始時很驚慌,因為牠發現過去的那一套不管用了,情急之下,牠會跳過中間的閘欄,逃到無電的地方去;但是原來那隻放棄嘗試的狗,在全新的環境中也不會去試,牠會因為過去的不可逃脫而選擇認命,這隻狗會全身趴在通電的地板上,一切逆來順受,連哀鳴都放棄了,讓房間充滿皮毛燒焦的臭味,令人不忍。
這就是習得無助感,儘管狗兒看到第一組的逃走範例,也知道自己能逃走,但他們並沒有嘗試。在其他實驗當中,還用了不同的動物,結果都非常相似。在所有試驗中,造成習得無助感最強烈的原因,是造成心理上認為自己無法控制某件事情,進而產生了消極的刺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